“某某省/市優張按日計罰罰單”、“史上**環保罰單”諸如此類的消息時見報端,既然環?!傲P單”這么
**,那么今天也說叨說叨?! ?/p>
自年初新環保法實施以來,“按日計罰”多次成為社會各界矚目的焦點問題。罰的少了,說是懲罰力度
不夠;罰的多了,一片叫好點贊。那到底是多了好,還是少了好?
相信不少人還記得“四川省未完成治霾目標的市州扣罰25萬元”的資訊,當時消息一出,掀起一股**
浪潮,譬如25萬元的罰款誰來出?威力又有幾何?“罰酒三杯”走個過場就算了?諸如此類的疑問漫天紛
飛。**說“以罰代管”的抗霾方法顯然難以奏效。老崔也覺得,區區25萬的“小額”罰款,相信誰都能淡
定買單。
如果四川的“撓癢式”罰款叫人怨聲載道,那么浙江的百萬元罰單興許能讓民眾多少生出點戰勝污染的
信心來?! ?/p>
2014年8月20日,紹興市環保局發現新風熱電有限公司在內的兩家熱電廠、一家電鍍廠排放超標。新風熱
電企業被處罰之后,仍繼續排污,4月17日上午,紹興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與柯橋區環保局聯合執法,對浙
江新風熱電有限公司實行按日計罰,時間為14天,罰款高達130多萬元。130萬不多也不少,但至少讓企業知
道了環保執法力度的強硬。近日,又傳出一則消息,“讓20萬以較快的速度升值到1580萬”,在引發一片點
贊的同時,也引發了不少的思考?! ?/p>
事情經過是這樣的:6月2日,陜西省環保執法局公布了自新《環保法》實施以來,全省優批被“按日計
罰”的違法排污企業名單。在這5家企業中,咸陽一家企業在接到20萬元罰款決定后拒不整改,79天后這筆罰
款飆升至1580萬元,也是環保部門開出的優張“天價罰單”
。
排污企業一而再,再而三地我行我素,留給人們“累罰不懼”的印象,就算是天大的罰單,有用嗎?
理性地看,個案較終只是“罰單”的勝利。如果這只是咸陽一家企業的個案,或許只說明個別涉事企
業的頑固。然而,這并不是孤例,今年4月,河北6家污水處理廠因在27天內被發現兩次超標排污,被開出
總額2047.57萬元的罰款。顯然,環保執法不在于“罰單”有多大,而在于“罰單”能不能**為違法成本
的真金白銀,無疑,這才是環保執法的新考驗。